在入口處的大門旁就立了個參觀清真寺基本服裝儀容的告示牌、及該遵守的規定。



  才一走進來,哇~遊客也太多了吧!

  我們3人還因為遊客太多而走散了呢!




  好不容易進入了清真寺後,裡頭也是滿滿的遊客。



  藍色清真寺的出入口是分開的,且有好幾個。



  女生專用的默禱室。



  支撐整個清真寺的大理石圓柱,又有大象柱之稱。



  藍色清真寺正確的名稱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因裝飾在壁面上多達兩萬多片的手工伊茲尼克磁磚,以藍色為主而被稱為藍色清真寺。



  帝王包廂,也就是蘇丹專用的祈禱室。



  
  清真寺的建築工程始於1609年8月,由蘇丹親自主持動土儀式,艾哈邁德一世有意讓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成為他的第一個帝國清真寺。

  他任命著名建築師鍚南Mimar Sinan的弟子賽德夫哈爾 • 穆罕默德阿迦Sedefkâr Mehmet Ağa所設計,完成於1616年,至今已有398年之久了,關於清真寺的詳細工程記錄在八卷書籍裡,現在收藏在托普卡匹皇宮裡。




  燈飾在以往都輔以黃金及寶石,燈罩上都有鴕鳥蛋及水晶球,如今這些飾品都已被移去。



  雖然每間清真寺都會提供免費的頭巾讓女遊客使用,但在這裡還是強烈建議女生們還是自己準備比較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緩慢旅行團的團長 -- Sandara在今年的7月也去了一趟伊斯坦堡,因為是夏天所以沒帶圍巾,結果她就用了寺方提供的包巾,後來她跟我說那個包巾混著太多人的汗味,所以一下就出來,而且她強調那個汗味超可怕的,會讓人想吐,花了很久的排隊時間好不容易進去參觀了,卻因為讓人作噁的汗味,讓她受不了待不到10分鐘就出清真寺了。

  個人是覺得,就算沒有很多遊客的清真寺,寺方都不可能那麼勤勞的換包巾了,更何況是觀光聖地、人滿為患的藍色清真寺呢?

  藍色清真寺的寺方人員一整天忙著消化源源不絕的遊客都沒空了,哪還管得到包巾一事啊?不想被包巾怪味嚇跑的女生們,還是自己帶條圍巾吧!




  穹頂(大圓頂)的高度有43m,直值約24m,以4根直徑5m的大柱支撐,而穹頂四周還有4個半圓頂環繞,充分展現鄂圖曼獨特風格的美感。




  每個半穹頂都有十四道窗戶,穹頂則有二十八道窗戶,窗戶上的馬賽克玻璃是由威尼斯領主所贈送。

  照片中那位土男所面對的即是神龕(米希拉布),神龕由經過雕刻的大理石所造,這是17世紀的真品,其上是鐘乳石壁龕及雙重刻板,附近的牆壁都鋪上瓷磚。

  神的右邊是宣教壇。




  紅底藍花的地毯是由信徒捐贈的,當地毯出現磨損後便會更換



  可蘭經的經文。



  磚瓦設計超過五十種鬱金香款式,另還有各種華麗的花朵、水果及柏樹款式,這些磚瓦都是由伊茲尼克的陶藝大師監製的。



  可蘭經的經文,出自17世紀當代書法家薩伊德 • 卡斯姆 • 古巴里Seyyid Kasim Gubari之手。



  每個對話室都設有五道窗戶。




  美輪美奐的金色宣教壇,在星期五午間及宗教節日,阿訇會站在宣教壇上講道,清真寺內被設計成無論多麼擁擠,任何人都能夠看到及聽到阿訇講道,面向麥加的方向,並作出穆斯林祈禱的姿態,進行默禱。



  多達260個小窗,光線透過馬賽克玻璃,淡淡的灑入寺內



  參觀藍色清真寺的遊客爆多的,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外頭還排了長長人龍等著進來參觀呢!



  藍色清真寺的中庭。



  藍色清真寺的設計是結合了鄂圖曼建築及拜占庭教堂兩個世紀以來發展而得的精粹。

  清真寺參照了鄰近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並加入傳統的伊斯蘭建築,被視為鄂圖曼建築古典時期的最後一個大型清真寺建築。




  這建築綜合了賽德夫哈爾 • 穆罕默德阿迦的師父 -- 鍚南的意念,以宏揚清真寺的龐大、莊嚴及壯麗,被認為是鄂圖曼古典建築的最後一個典範之作。



  宣禮塔有凹槽,呈鉛筆狀,各有三個樓座,並有鐘乳石沈樑

  報告禱告時刻的人得沿著狹窄的樓梯攀上宣禮塔宣佈喚拜(Adhan),每天五次。




  齊戒噴泉。



  步出藍色清真寺後,就可看到與藍色清真寺對望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才走沒幾步,看到這攤賣著叫Macun糖果的小販,它是濃綢狀的,不同顏色就代表不同水果口味,我是沒吃啦!但我看旅遊節目時主持人說這糖果吃起來超甜的,口感像口香糖那樣。



  回到旅館拿行李時,我用最快的速度衝到屋頂去拍藍色清真寺,因為我還沒拍白天的樣貌,再看一眼我就要跟土耳其說拜拜囉!



  往右看就可看到博斯普魯斯海峽。





希臘,我們來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生天好命養尊處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