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2天的早餐,只是多了個葡萄,土耳其的葡萄好好吃哦!

  因為每天提供的早餐都沒有變化,所以到第3天就不想拍了,雖然是這樣,但還是吃得飽的。

  之前在booking上看到說飯店的早餐豐富又可在最頂樓一邊看著藍色清真寺、一邊享受著早餐,但在入住後發現根本就不是這回事!!它早餐普普是真的,但一樣可以在頂樓邊看清真寺邊吃早餐,只是你要自己端著早餐,爬著又窄又陡的樓梯上到頂端的5樓,想想還滿累的呢!

  小聲說:我們都會偷偷外帶3~4顆的水煮蛋,出門在外若肚子餓了,可以先止飢一下(噓..........)。




  餐廳一景,早餐吧台在後頭。



  好啦!吃完早餐,我們要去今天的第一個景點-- 聖索菲亞大教堂,用走的就可以到囉!



  我們入住的這裡很熱鬧,商店、飯店都不少,離聖索菲亞大教堂跟藍色清真寺又近。



  走個5分鐘,聖索菲亞大教堂到囉!是不是很近啊~

  從蘇丹艾哈邁德公園看過去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公園很熱鬧,遊客多,攤販也多。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四根尖塔分別由不同的蘇丹所建,所以造型各異。





Museum Pass Istanbul 72 博物館卡

  薑薑~~拿出萬能好用的Museum Pass Istanbul 72來,這是我們昨天路過聖索菲亞大教堂時先買好的,1張85里拉。

  因為現在伊斯坦堡的博物館收費越來越貴了,為了讓外國遊客無負擔暢遊各博物館,就推出了這張博物館卡。




  買博物館卡還會附送一張簡介,列出這張卡可使用的範圍。

  可使用的博物館有9間,每間博物館只限使用一次,並不是無限次的使用哦!

. 聖索非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原價25里拉)

. 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Palace Museum + 禁宮Harem(原價25里拉+15里拉)

. 伊斯坦堡考古學博物館Istanbul Archaeological Museums(原價10里拉)

. 喬拉博物館Chora Museum(原價15里拉)

. 伊斯坦堡馬賽克博物館İstanbul Mosaic Museum(原價8里拉)

. 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Turkish and İslamic Arts(原價10里
  拉)

. 加拉達塔Mevlevi故居博物館Galata Mevlevi House Museum(每週日下午17:00有
  Sema旋轉舞表演,持卡免費參觀)

. 星故宮博物院Yıldız Palace Museum(原價8里拉)

. 科學和技術的伊斯蘭歷史博物館Museum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slam(原價5里拉)

  各位可以先算一下會去參觀間博物館的門票費,再算算買博物館卡划不划算,若划算就給它買啦!不只省錢也省下時間排隊買門票哦!

  其實,如果您會去上述的第1~3這三間博物館的話,那就可以買這張卡了,因為可以省下3里拉哦~(這3間應該是大多遊客必訪之處)

  除了博物館可用外,另外還適用一些私人的博物館、商店、咖啡店、餐廳、觀光巴士、植物園、水族館、少女塔、電影院......等等(細節就請各位自己看簡介囉!)




  另外,博物館卡在以下這幾間博物館皆可買到:

. Hagia Sophia Museum
. Topkapi Palace Museum
. Istanbul Mosaic Museum
. Chora Museum
. Istanbul Archaeological Museums
. Museum of Turkish and Islamic Arts

  建議有機會就先買好,有效時間從開始刷卡使用時起算,72小時之內有效,凡是要刷卡的都只能使用一次。(過卡後會有紀錄)

  想知道各多詳細資訊的人,可點下列網址去看看哦~


  http://www.muze.gov.tr/museum_pass






聖索菲亞大教堂Aya Sofya

  進來後就看到大排長龍的遊客在排隊等買票,看到這畫面我們不禁得意竊笑了起來,顆.........

  因為我們只要拿出博物館卡,輕輕鬆鬆刷了卡,就大大方方的給它走進博物館內了。(都不用排隊,真爽啊!)




  進入博物館前要先過X光機,檢查隨身包包。



  進來後.......哇塞!滿滿的遊客啊!



  各位,有沒有看到,真的不誇張。

  其實,在伊斯坦堡,不管走到哪,全都是人啊!




  「Aya Sofya」意指「神的智慧」,解作「上帝聖智教堂」,這座教堂見證著伊斯坦堡波瀾萬丈的歷史。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全世界最神秘的建築之一,在羅馬帝國時期時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




  外廊。



  在外廊擺放了一具皇后的石棺。



  拜廊(內廊)。



  牆上的大理石,這座大教堂的優美大理石是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有的甚至是取自古代遺跡的。



  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於拜店庭時代,原為基督教教堂,在鄂圖曼帝國時被改為清真寺,因受到時代無情捉弄,而數度改變容顏,現為舉世聞名的大教堂。

  最初的教堂是在西元360年由君士坦丁2世下令建造的,作為君士坦丁堡的總教堂。




  帝國大門,也就是帝王進出教堂專用的大門。

  大門上有鑲嵌著利奧五世或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七世向基督神像躬身的馬賽克,結果我竟然只拍門沒注意到馬賽克畫......




  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us I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Milet Isidore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Antakya Moss Stella DeGeneres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

  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教堂內吊掛了很多這樣的燈,好美哦!



  鄂圖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還將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

  日後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如米布拉布、敏巴爾(宣教壇)及四根宣禮塔(叫拜樓)。


  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4年該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義,1935年2月1日,這座建築重新以博物館的身份對世人開放。




  聖索菲亞大教堂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漫長歷史了,它見證了六個世紀的替換,也經歷過了無數次天災地震及十字軍破壞等人禍,因本身結合了數個朝代的藝術,讓它在建築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崇高地位,也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棟「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大圓頂是用羅德斯島的浮石打造的巨大的圓頂,據說在改建為清真寺之前,圓頂內側盡是耶穌與其弟子的鑲嵌畫。

  大圓頂的頂部還書寫著一圈阿拉伯書法,整個圓頂共有40個肋組成。圓頂底部每兩個肋之間都有一扇窗戶,擺設這40個窗戶的方式同樣引人注目,這些彩色玻璃窗戶將光線引入大廳各處造成神秘光線的效果,使圓頂看起來懸浮在正廳之上,原本就足夠雄偉的圓頂因此顯得更加有趣。

  圓頂的形狀像扇貝殼或傘的內部,傘骨由傘的頂端延伸至底部,這些傘骨使圓頂的重量在各個窗戶之間流向穹隅,最終抵達根部。這些獨特的設計使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近古時代最先進的紀念建築物。




  每塊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書法圓盤,皆面向祭壇,阿拉伯字代表就是回教徒,也就是伊斯蘭教。



  站在雄偉的教堂裡,才發現自己的渺小。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石柱,鑲有金屬環。



  教堂的某部份正在進行維修。



  這塊圓盤上的阿拉伯字意思是阿拉,也就是土耳其人信的阿拉,God之意。



  位處後殿的「米布拉布」,祭壇面向聖城麥加,周圍鑲上金色的伊斯蘭圖飾。



  這塊阿拉伯字圓盤的右側上刻著安拉真主,左側刻著先知穆罕默德的名字,其他為4位哈里發的名字。



  教堂裡最大的特色,就是位在教堂中間裝飾在半圓頂的聖母子鑲嵌畫--聖母瑪麗亞抱著年糼的耶穌,所以在這個全世界最神秘的建築裡有著兩個不同的宗教,同時和平的存在著,這也是在世界上,唯有聖索菲亞大教堂裡有如此特殊神奇之事。



  敏巴爾(宣教壇)。

  改為清真寺後,聖壇增設的設施之一,此宣教壇採為典型鄂圖曼風格,是鄂圖曼雕刻的傑作。




  這裡是拜占庭皇帝加冕的地方,一塊以彩色大理石裝飾的地面,這個地方被稱為「世界的肚臍」,換句話說也就是世界中心。



  宣禮員喚拜之地。



  這隻貓是打哪來的啊?牠突然變成眾人的焦點!!



  貝爾加馬的巨壼,利用貝爾加馬的皮加蒙遺跡的神殿遺跡大理石打造的巨壼,在穆拉德三世統治時期被帶到聖索菲亞大教堂,裡面裝著清澈的水,安置在迴廊左右兩側



  我們在尋找「淚之柱」。



  沒想到這長廊走到底是這裡,在這裡可以用另一個角度看「米布拉布」及「敏巴爾」。



  牆上還有漂亮的伊茲尼克磁磚哦!



  原本打算放棄找「淚之柱」了,以為它在維修的一部份裡,正當我們要往二樓去時,就被我們給看到它就在這裡啦!就在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

  「淚之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另一個亮點,又被稱為「聖母瑪利亞的手印」,早在拜占庭時期,人們就對這根廊柱表面所聚集的潮濕水份驚奇不已,傳說將大姆指插進柱子的凹洞,其他四指貼著框面繞著畫一卷的話,就能美夢成真。

  結果,我顧著拍照,後頭又排了很多人在等,急忙間我竟然忘了許願了.......Orz




  明明是淚之柱,應該是濕濕的才對啊!但我的大姆指伸進去時卻是乾的........那意思是我的願望不會實現囉??(算了,反正我也沒許願,哈~)



  有找到淚之柱後,開心、滿足的往二樓的方向去囉~



  往二樓的路不是走樓梯,而是走斜坡。



  走上來後,迎接的是又大又寬又高的長廊。



  最右的鑲嵌畫是大天使加百列。



  從二樓所拍的景像。



  照片中左邊的阿拉伯字圓盤是Prophet,意思是土耳其人的先知--穆罕默德。



  「迪西斯」(請願),大約出自1261年,它被用來表示結束了57年羅馬天主教的統治,回歸正教信仰,這是第三幅位於上層帝王樓座的鑲嵌畫。

  三聖像馬賽克因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及其格調而被廣認為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精良的鑲嵌畫,是世界上最優美的鑲嵌畫之一,雖然三分之二的畫面都已剝落,但耶穌、聖母瑪利亞、施洗著聖約翰的表情生動可見。




  左為屈身乞求解救人類的聖母、中間的耶穌態度超然,但神情隱含哀傷,讓人感受到神也不失人性、右為聖約翰眉頭深鎮,表情悲戚。

  該鑲嵌畫被視為拜占庭圖畫藝術復興的起始。




  右下角放了一幅原始完整畫,讓遊客來比對。



  科穆寧馬賽克(聖母子與皇帝家族的鑲嵌畫)。

  科穆寧馬賽克出自1122年,鑲嵌畫上的聖母瑪利亞如同其他拜占庭藝術一樣身穿深藍色長袍,她把兒童時期的耶穌抱在膝上,耶穌以右手祝頌的同時左手執卷軸。

  約翰二世站在聖母右側,身穿鑲有貴石的服裝,他呈上錢包,表示皇室對教堂的奉獻。女皇伊林娜站在聖母左側,她身穿禮服呈上卷宗。

  伊林娜的左側壁面上繪有著他們的長子亞歷克修斯科穆寧,他憂傷的臉容反映他在1122年死於結核病。

  從這幅鑲嵌畫可以看得到它與女皇佐伊馬賽克的不同,科穆寧馬賽克上的人物面容更為逼真,不再使用理想化表述。鑲嵌畫上的伊林娜女皇有著一頭編成辮子的金髮,顯示她的匈牙利血統,而約翰二世的面目威嚴。





  耶穌與佐伊女皇夫婦的鑲嵌畫。

  此畫出自11世紀,鑲嵌畫上的基督神像身穿深藍色長袍(拜占庭藝術的習慣),他坐在金色背景的中央位置,以右手祝頌的同時左手拿著聖經,在他頭項的兩側分別寫有「IC」及「XC」,意指「耶穌基督」(Iēsous Khristos)。

  身穿禮服的君士坦丁九世和佐伊女皇分別在耶穌的左右側。君士坦丁九世呈上錢包,象徵著他在教堂的奉獻;佐伊女皇手持卷軸,象徵著她做出的奉獻。君士坦丁九世頭上的文字寫道:「君士坦丁,上帝基督虔誠的皇帝、羅馬帝王、蒙那馬裘斯」。佐伊女皇頭上的文字寫道:「佐伊,非常虔誠的奧斯古塔」。

  他們3人原來的頭部已被颳去,目前所看到的是後來替換上的,早期版本的鑲嵌畫可能顯示佐伊女皇的丈夫羅曼努斯三世Romanus III或她的養子米海爾四世Michael IV。另有一說法認為這幅鑲嵌畫原本是描繪著更早期的皇帝及女皇,後來才被換上這個版本。

  佐伊女皇曾結過三次婚,鑲嵌畫中的丈夫面孔也重新製作過3次,只有佐伊永遠年輕貌美~




  從二樓的窗戶往外拍一景,還滿漂亮的呢~



  二樓參觀完後,一樣是走斜坡下樓,覺得走這個斜坡很有趣!!^ ^



  整個聖索菲亞大教堂我們算是都參觀完了,走出教堂外有個狄奧多西時代的教堂遺址,目前僅存圓柱與部分牆壁、及羊群浮雕。

  此處是狄奧多西二世下令興建的第二所教堂,於415年10月10日落成,這個木製屋頂的教堂是由建築師魯弗留斯所建,但因532年1月的尼卡暴動引起了一場大火將第二所聖索菲亞大教堂燒成渣滓。




  後頭那塊長型石頭上的羊群,代表著上帝的羔羊。



  這裡當然少不了有紀念品部囉~也都是滿滿的遊客。



  教堂外成群的遊客,個人認為,在伊斯坦堡這裡是沒有淡旺季之分的,一年到頭應該都是滿滿的遊客吧!



  在教堂的前庭有一座清青寺的泉亭(淨水亭),是洗禮儀式所用的噴泉,建於1728年,洋溢著優雅的洛可可風格。(我竟然忘了拍整個建築外觀:~)



  在土耳其所到之處必見的石柱、石碑,我們這一路遊歷下來,已看過上百個、上千個了吧!



  各位,你看看、你看看,聖索菲亞大教堂外頭滿滿的遊客,有的是已參觀完畢、有的是等著入內參觀呢!而且還不乏團體遊客呢!

  
  來到伊斯坦堡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每個遊客不會錯過的地方,土耳其人還自已說聖索菲亞大教堂可是媲美世界七大奇景呢!我們整整花了有2小又10分鐘之久,這裡真的很棒,這輩子一定要來瞻仰一次哦~





神秘的地下宮殿Yerebatan Sarnıc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生天好命養尊處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